在泰州博物馆祥泰之州展厅陈列着两具分别身穿缀满刺绣的黄袍和皇妃服饰的木偶,据说已有200多年的历史,而这两具木偶的捐献者便是泰兴木偶戏的传承人徐翠。
泰兴杖头木偶,俗称三根棒,一棒支撑木偶头部,另两根棒操控双手。民时期,泰兴木偶戏鼎盛,大戏班子活跃于市井和乡村,赢得了木偶之乡的美誉。
泰兴木偶戏已有180多年历史。据史载,木偶又称傀儡,木偶戏亦称傀儡戏。春秋战时代称木偶为俑,从俑发展到傀儡戏称经历了漫长的阶段,到了明清时代,出现了提线木偶杖头木偶布袋木偶等表演形式。民时期,泰兴的木偶戏班多时达117家,活跃于市井乡间。1959年,众多的木偶戏班合并为3个木偶剧团,演出范围北到沈阳,南到湖南,在上海大世界游乐场演出长达数月,深受观众欢迎。1968年调整合并为泰兴县木偶剧团,1971年曾为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访华作专场演出。1973年被扬州地区接收,改名为扬州地区木偶剧团。
泰兴木偶属于杖头木偶,俗称三根棒,一棒支撑木偶头部,另两棒操控双手。泰兴杖头木偶是雕刻艺术与操纵艺术的结合体,表演时讲究举功捻功和步功,操纵时讲究稳准正,并借鉴了戏剧演员的水袖碎步亮相鹞子翻身等表演程式。泰兴木偶戏剧目丰富,在保留剧目含折子戏,既有京剧传统剧目,神话剧目,也有现代戏。其深受群众喜爱的剧目有刘备吴招亲杨六郎点兵穆桂英挂帅辕门斩子等。木偶是无心的,但在艺人精湛的操控技艺之下,它却能表达情意,弘扬民族民间文化。
存活于泰兴乡间的木偶戏是古老傀儡戏的遗存,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它有着以下五个基本特征一是伴随民俗活动生和发展,从前只要有庙会节庆红白喜事,就能看到木偶戏;二是能根据参加的活动,进行相应配套剧目的演出,应时应景,比较得体;三是对杖头木偶戏的传统表演技巧有完整的继承,表演起灵活自如;四是唱腔以京剧为基础,并有所发展;五是口头传承,语言生动活泼。
然而,跟其他大多数乡土剧种一样,至上世纪末,泰兴木偶戏已是举步维艰,面临着观众流失艺人渐老传承无人等诸多问题。年,泰兴市已出台木偶戏保护规划,泰兴木偶戏也于2007年被列入首批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名录。